排行榜 创业指南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TOP

探析名刊、名刊工程及其导向功能何在
内容摘要:探析名刊、名刊工程及其导向功能何在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刊登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的、高层次的学术理论刊物。它连续、集中、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名刊工程”酝酿于2002年,启动于2003年10月。“名刊工程”是以社科学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目的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其推行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各学报的导向意义极其深远;其影响和作用已日益彰显。

  一、高校学报名刊的基本特征及其构成要素

  1.高校学报名刊应具备高校学报的一般性质

  所谓名刊,顾名思义,就是著名的刊物。我国期刊业自19世纪产生至今,产生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期刊。如1905年孙中山先生创办的《民报》,就以站在时代潮头,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而闻名于世。又如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就是“五四”时期最著名的期刊,它有力地促进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中心的民主思潮的兴起。还有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被李大钊称为“当时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1]就学报名刊而言,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都创办了著名的一流期刊(学报),如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杂志》等。

  这是因为一流的大学都把科学研究放在突出地位,强调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特别是鼓励学科的交叉和学术探索;而学报通过论文的发表和交流,通过活跃的学术活动来配合学校的教学及科研,提高了学校的师资水平,激活了学术氛围。因而,学报就是学校的一扇窗口、一面镜子;办学报就是办学校。中国教育部首批入选名刊工程的11家高校学报,可以说是名至实归。

  据此,高校学报名刊首先应该具备高校学报的上述一般性质;同时,它又应该高于一般学报,是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有引领时代学术前沿能力的、有培养名学者和名编辑机制的、有催化学术成果创新胆识的、被学术界公认的著名期刊。[2]

  2.高校学报名刊的构成要素

  高校学报中的名刊,除了具有学报的一般构成要素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构成要素:

  (1)高的学术地位和大的学术影响,是高校名刊的基础性构成要素。学术乃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大学学报无疑是学术性期刊;追求高学术品位、高学术水平、高学术价值,理所当然是高校名刊的根本价值取向。[3]它的社会地位、社会贡献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学术水平的高低、学术影响力的大小和被学术界所公认的程度。具体体现在刊发有重大影响的前沿性成果、原创性成果以及有影响力的学术争鸣等方面。这一方面不仅要求编辑慧眼识珠,而且要求编辑大器大量、思维敏锐、意识超前、有胆有识,敢于使高校学报成为倡导学术自由、展开学术争鸣的最佳论坛;另一方面还要从学术制度上建立起一套公认的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制止抄袭等学术腐败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更多地从知识产权制度上鼓励和保护学术创新,纠偏学术期刊走向市场的认识误区。

  (2)创新性、探索性、超前性和引领性,是高校名刊的功能性构成要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也是高校名刊的灵魂。创新,就是要站在学科前沿,抢先反映这一学科的全球最新理论、最新成就和最新学术动态。这就要在了解客观实际、遵循事物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于研究新状况、探索新问题,敢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选择新的研究课题。所以,探索是创新前提;只有大胆探索未知领域,才能使学术研究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和引领性。它不仅指理论上的新突破或重大发现、发明,还包括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的新视角、新方法、新材料以及提出和论证的问题有新意,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谈;或是对前人的学术见解有所修正、扬弃和发展,或是对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学科研究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材料比别人快一步的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这也就是超前性。探索、创新、超前,加上方向和方法正确以及站在学科前沿或理论高峰,自然就能引领学术潮流,成为同类学术期刊的领头羊。在此,我们不妨看看《当代财经》的办刊实践。

  由江西财经大学主办的《当代财经》,主要是通过“新、专、深”三个字来体现刊物的学术品位和个性特色。“新”即追求学术创新,有新意;“深”即追求理论深度,有独到的深刻见解;“专”即刊物的内容专业。要做到“新”,首先是选题紧跟时代步伐,追踪当代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适时设置新栏目予以引导;其次在用稿标准上,要求观点新、材料新、论证方法新,鼓励向传统理论挑战、与典型观点争鸣,及时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高校学科建设的新情况、新经验。要做到“深”,必须从“专”入手,突出财经学科的专业性,同时增加反映江西地方经济特色的专题内容。如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征文大讨论”与政府或企业共同组织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突出学术期刊的创新性、探索性、超前性和引领性。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和结识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知名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作者,使符合发稿要求的较好文章稳定在总载文量的80%以上,且有一批确有真知灼见的高学术水平的好文章受到学术界、各数据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社会影响日益提高。

  (3)名作、名栏、名家(即名编辑),是高校名刊的支柱性构成要素。名刊必须有名作、名栏作支撑,而在名作、名栏的背后,忙忙碌碌的是编辑名家的身影。所以,名作、名栏、名家是名刊的支柱性构成要素。名作,应具备学术性、创新性、探索性、超前性和引领性等特征。著名学者的名作,能给学报增辉;青年才俊的名作,同样能给学报添彩。名栏,是集中彰显期刊个性和特色的栏目,当然是名刊的支柱。而名编辑则是名刊的栋梁,是创造名刊的主体,是发现、培育名作、名栏和名学者的主体。换个角度说,名刊应具有发现、培养名学者,造就名编辑的功能。一方面,任何名家、大家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一定的平台、一定的机制去发掘。一本好的期刊,其直接意义是发表了好的作品,其更深远的意义就是发现了好的人才。当然,这其中也就造就和锻炼了好编辑。例如,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的轮值编辑,为《狂人日记》的催生者,从此鲁迅便一发不可收拾。再如,早期的《小说月报》就刊载过一大批文坛新人的处女作,像茅盾,丁玲,巴金等。这与当时任《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有很大的关系,以至于后来人们一提到《小说月报》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叶圣陶编辑。另一方面,大家会以在名编辑手上发表作品为荣耀,而名编辑也会以编辑大家的名作为荣幸。

  (4)公认性,是高校名刊的外界评价性构成要素。公认性是指高校名刊被学术界认识、认可、认同的程度,或者说在特定人群的心目中,高校名刊是大作品、大学者、大编辑三位一体的综合体。我们之所以说在特定人群中,是一种现代市场细分的结果。因为学术研究属于理论思维活动,其研究成果通常也是由专业术语表达而成的。因此,学术研究的高文化素养要求和学术成果的高学理性特点,决定了学术期刊读者对象的特定范围性。学术期刊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普通大众都能认知它、认可它、认同它,并成为其忠实的读者。如果一味地追求受众群体的最大化,那么只能成为科普读物、大众读物,而称不上学术期刊,更谈不上高校名刊了。[2]

  上述分析表明,高校名刊既有一般学报这一学术期刊所具有的共性构成要素,又具有作为学术名刊所具有的特殊构成要素。为促进名刊要素的生成,进一步分析名刊工程建设的各项措施,对探索高校学报的发展战略,将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名刊工程的内涵及其导向功能

  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名刊工程,既有社会转型、适应新时代竞争的客观要求,也有近百年高校学报发展的历史沉淀与理论积累,更凝聚了当代高校社科学报人的办刊智慧与学科求索。

  1.名刊工程的内涵

  高校“名刊工程”与“社刊工程”、“百刊工程”和“署刊工程”仅一字之差,但内涵颇异。“署刊工程”、“百刊工程”、“社刊工程”都是统而笼之的集合概念,而非特定的期刊类群与类型;而“名刊工程”则以对期刊类群的理性认同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以高校学报的学术价值取向和定位为根本,以对高校学报的传播规律的深刻认识为基础,追求学报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这将引领社科学报坚定地回归学术自身。名刊工程为一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可析出名栏、名作、名家(名编辑)作为子系统,从而使系统内涵极其丰富,使名刊建设的重点极其明确,即名刊工程的内在系统性设计集中指向期刊主体与客体的创造关系。而名刊创造的三个主要层次及其结构的关系,遵循了期刊出版的普遍规律。

  名刊工程是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方法的统一。“名刊工程评审标准”形成了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彰显了名刊生成规律;既直接服务于名刊遴选,又为全国社科学报发展予以规律性提示,间接指导名刊建设。

  为此,对“名刊工程评审标准”作一简要分析,将有利于我们加深对高校学报名刊生成规律的认识,从中获得不可多得的启迪。

  2.名刊工程的导向功能

  目前已完成的名刊工程入选评审标准,兼具了社科期刊评选的创新意义与高校学报的引导功能:即针对同类评审对象导入了统一的量化指标,改经验型的模糊评估为学科性的数量分析,突出了评审的科学性;拟定评审标准的专家和评审专家分离是评选队伍优化的改进(前者主要为高校社科学报系统的专家,对评审标准体系的科学性负责;后者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中国期刊协会等单位的学者,对评审的执行过程负责),意在使评审的公正性进一步加强;纳入名刊工程建设环节是评审性质的重大改变,“名刊”评选固然是对过去业绩的评定,但更主要的是以科学的方法发现冲刺名刊的“选手”,着眼于当前潜力与将来的发展。

  评审标准由主办单位对学报建设和管理工作、编辑部内部管理工作、学报质量3个一级指标,学校管理等10个二级指标,学校投入等支持名刊工程的规划与措施、工作流程管理、社会影响等28个三级指标共48个分值点组成。立体结构形态下闪耀着的是社科学报的成长规律,理性升华了近年来社科学报的实践创新,其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

  (1)名校需要名刊支撑,名刊成长需要学校强有力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名刊评审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评促建,评选的观察点就是名刊工程建设的着力点。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其要义是适应教育创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创办世界级名校的客观需要。而名校需要名刊支撑,名学报是名大学的重要学术窗口和学术名片。学校作为学报的主办单位,理当把创办名学报纳入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充分保证名刊发展的经费和人才投入。国家教育部在名刊工程建设中,要求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对入选期刊分别给予25万元的经费资助和25万元的配套投入,其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为社科学报的发展方向正位,纠偏学术期刊走向市场的观念误区,引领社科学报回归学术自身。同时,将主办单位对学报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名刊工程评审,意在营造有利于名刊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这就把期刊出版单位的运行质量与期刊主办单位环境营造责任的内在关系凸现出来了。

  (2)名刊需要名编辑,需要一流的编辑团队,这是名刊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因素。在名刊评审标准中,有2个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都涉及于此。如在主办单位对学报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一级指标中,设立了人员状况的二级指标,内含主编素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3个三级指标;另在学报管理的二级指标中,有专职主编和副主编2个三级指标;在编辑部内部管理一级指标下的管理状况二级指标中,有编辑队伍建设三级指标,并有编辑参加学术会议、教学科研活动和业务培训的分项要求。此外,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申报表中,就编辑部人员状况还专列了学科分布与学历情况的统计项目。由此可见,名刊工程不只是一般意义上认同的名刊竞争,它首先是编辑人才的竞争,更深入到学报编辑队伍的学科布局与梯队结构当中。这就揭示了名刊的奥秘,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敬业的编辑队伍稳定而持续的创造性劳动。

  (3)质量是学报的生命,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是学报旺盛生命力的表征。在名刊工程评审标准中,学报质量标准共含政治标准、学术标准、编辑标准、出版标准共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其学术标准中又有学术水平、社会影响、写作质量3个三级指标;其编辑标准中还设立了编辑主体思想、特色栏目设置2个三级指标,构成了体现学报突出专长和特色这一办刊思想的指标导向。可以说,明确定位、特色鲜明,是医治“全”而“散”、“全”而“平”、“全”而“弱”的有效药方,是构成学报质量生命的重要部分。

  (4)名刊要有一流的管理。学报办成名刊,不是一天两天或一年两年所能奏效的,需要充分调动编辑团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坚持不懈地“咬住青山不放松”,长期坚持不懈地甘于淡泊、为人作嫁衣——这就需要一流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既有良好激励又有严密约束的管理、能充分发挥每位编辑人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的管理、能创造良好学术生态的管理。这既包括主管部门、主办单位的开明、支持,也包括编辑部自身的全员全过程管理体系——以管理促名刊。

责任编辑:中宾科技

标签云: 名人百科网,品牌百科网 辅导班开课通知家长群 美术培训班搬迁通知 少儿美术开课通知 艺术培训班开课通知范文 美术班复课通知 培训班开课通知话术 画室开课通知 美术培训班开课通知模板 培训机构上课温馨提示 奶茶店成功营销方案 美容院顾客裂变方法 老客户转介绍激励方案 转介绍的方案和思路 美容院如何快速裂变 美容院如何玩裂变 裂变客户的十种方法 小型餐饮业营销计划方案 餐饮全年营销方案计划表 餐饮行业营销策划的特点 我开早餐店的真实经历做早餐生意的窍门开早餐店的惨痛经历未来早 线下宣传推广策划方案 产品线下推广活动方案 完整的婚礼策划方案 地推的60种方法 电商平台促销活动方案 线上推广的渠道有哪些 推广品牌的策划方案 地推活动策划方案创意 旅游景区营销推广方案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新闻传播审美结构研究 下一篇探究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安全提示

最新文章

热门信息

siteMap.txt